搜索

资讯 白马股魔咒?标准不一?谁制造了酱油行业的集体恐慌

2018-10-19 发布
看似平息的酱油“质检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着,上级机构挺身而出“打脸”地方检测机构。在一片“到底有没有”的质疑声中,最受伤的还是企业和经销商。虽然各个层面都表示“没问题”,但问号,似乎一直都在。
1

“质检门”风波

 

近日,一则名为《29款酱油不达标!海天、李锦记都检出问题,有的都不能叫“酱油”》的文章广为传播。

 

文章表示,江苏省消保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采购120批次酱油检测,通报了29个酱油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产品,而“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营养成分标注和品质指标方面。


微信图片_20181019165150

 

其中,佛山本土企业海天味业有两件产品样品被提及不符合标准:首先,在营养素参考值(NRV)方面,标称海天酱油不符合标准规定;另外,由海天味业生产的妈爱宝宝酿造酱油(儿童酱油),除了强化铁营养外,其他指标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

 

文章还称,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加加”牌样品的总体指标甚至还不如普通酱油。此外,商标为李锦记的锦珍生抽,标签营养成分显示钠含量为942mg/15ml,已经超过了限值。

 

于是乎,酱油行业排名前三的龙头企业纷纷“落马”,成为了舆论的众矢之的。

 

接踵而至的,是澄清。

 

海天味业发布了相应的公告;相关负责人更是出面表示,海天的品质检测没有问题,“产品标注的指数和检测结果不符合是因为标注无法标小数点,事实上,海天的蛋白质含量是比标准要求还要高的。”

 

另外,“儿童酱油在制造过程中邀请了专家,而且邀请了很多儿童进行尝试,不断改进适合儿童的口感。”

 

然而,企业的公开回应却引发了更多的质疑。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指责海天味业,有人直言:“海天人品出了问题”、“把标示这种简单的事情都弄错了,怎么让消费者相信品质呢?”

 

被前述文章提及的李锦记和加加食品,则选择了“硬碰硬”的回应方式。

 

李锦记官方声明不算,还通过人民网“发声”——江苏消保委使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是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当时他们不认可初检结果,要求进行复检,没有获得同意。随后,还把相同批次的产品留样给了其认为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得到的结果均是钠含量合格。

 

加加食品则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直接转载了中国调味品协会的一直声明,以示“抗议”。

 

该声明表示,上述文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我国酱油产业的声誉,引发了行业信仼危机,伤害了真正做好产品的企业。

 

中国调味品协会强调,产品抽检应该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检测结果的公布也应本着严谨、专业和负责仼的态度进行,保证结果的公正客观。如果企业对抽检结果有异议,有权要求该检测机构提供资质证明和抽检样品,企业在确定样品的真实性后,可委托其他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复检。

 

虽然作为一个质检机构,公布相关检测结果是正常的行为;但更高级别机构的发声,还是让江苏省消保委多了几分尴尬。

 

当然,“作为一个地方机构,江苏省消保委即便背负了‘毁灭’行业的潜在风险,也不需要承担多大责任。”一位调味料经销商表示。

 

目前,发布比较试验报告的江苏省消保委并未就外界关注的“为何时隔一年后才公布试验结果,从而导致抽检样品过期无法复检”,以及“2017年比较试验结果出来时,缘何不允许企业进行复检或者自检”等做出回应。

 

2

经销商“恐慌”

 

虽然厂家和协会都及时做出了表态,大厂们暂时尚未受到明显影响,市场上也没有出现产品召回信息。不过,“质检门”事件已“人尽皆知”,这让上述品牌的员工和经销商们,很难保持淡定。

 

“没什么影响”。一李锦记的工作人员称。可朋友圈还是发布了来自官方层面的态度。

 

“百年品质,严格坚守。良心企业李锦记,放心调味百姓家。我司对江苏消保委的检测数据回应,详情请点击。谢谢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锦记!”一位调味品经销商在转载李锦记的相关回应时,两度使用了上述配文。

 

而这背后反映的,是从酱油厂家到经销商的“重视”。

 

有经销商向快消记者坦诚地表示,相关消息被披露出来后,这个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大经销商尤甚。“事儿闹大的话,可能有人失业,有人赔光。”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质检门”事件只是引起经销商恐慌的表面因素。而深层因素在于,酱油行业近几年的日子,并不太好过。

 

上述言论的佐证是,占据酱油销量大头的餐饮渠道,虽然仍维持增长,但增速正处于下滑之中。

 

以海天味业为例,海天酱油的主要最终消费群体包括餐饮和家庭消费,而根据多家券商研报中提供的草根调研数据显示,餐饮渠道占比在六到七成之间。

 

海天味业在2017年年报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虽然调味品是属于一个刚性需求较强的一个产品,但易受高端餐饮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消费品的增速也有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但同时也有利于行业整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观察,2018年前7个月,我国餐饮收入累计金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速仅为4.83%,增速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低。过去8年,这个增速只有一次低于过10%,是2013年7月份,当时也仍有8.91%的增速。

 

“在经济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整个调味品市场也很低迷,大家伙都是以坚持的心态去做生意的。”上述经销商表示。

 

从江苏省消保委检测报告的披露,到各大酱油龙头企业回应,再到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声,此次的“质检门”事件,大致上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结果。

 

但无论真相几何,此番风波中最最“受伤”的、当属行业排名第一的海天味业。

 

3

“白马股”魔咒

 

“质量不达标”被曝出的当天,海天味业盘中股价随即大跌6%,市值更是跌落80亿元。


微信图片_20181019165158

 

在此之前,海天味业上市后的股价表现颇为亮眼,被称为优质“白马股”(长期绩优、回报率高并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股票)。其总市值在2018年7月一度突破2000亿,最高时较IPO价格翻了三倍有余。

 

过去三年,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同样十分可观。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3.50%;净利润率增长也保持在22%以上。

 

伴随着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看好,海天味业也得到了极高的估值水平。

 

截止2018年10月16日,海天味业过去十二个月静态市盈率达到了54.54,动态市盈率也有42.84。而作为传统优质“白马股”代表的贵州茅台,同期内静态市盈率“仅为”30.95,动态市盈率为26.58。

 

因此,有投资人调侃“酱油比白酒更值钱”。可质量门事件中,其市值的跌落也令人大跌眼镜。

 

究其原因,海天味业被权威机构指出瑕疵之后,只是一味地强调“品质没有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企业的应对态度来看,海天味业并没有足够重视“中国调味品第一股”的荣誉。

 

事实上,这并非是海天味业第一次面对产品瑕疵时“转移视线”。

 

近年来海天味业多次陷入生蛆风波,而海天方面的回应几乎都将矛头指向了消费者保存不当。

 

一位业内人士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天味业对于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刻意回避,不予理睬,是一种较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一个对民众健康关注不够充分的企业而言,投资者需慎重考量其投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一个消费品“白马股”纷纷落马的年头。

 

今年4月,伊利股份在披露2017年业绩后,股价低开,随即一路下挫,开盘一个小时后触及跌停。而就在一天之前,格力电器由于高分红预期落空和多元化存疑,股价逼近跌停,市值蒸发近300亿元。

 

而就在前几天,消费品“白马股”更是集体大跌,其中青岛海尔一度跌停,双汇发展大跌7%,恒顺醋业、上汽集团、三全食品等纷纷跟跌。

 

在消费股“跌跌不休”的浪潮中,作为行业“优等生”的海天味业,能否完成自我救赎呢?

 

“海天的估值高,因为此前市场行情积极、海天又是酿造行业的龙头,在当时对消费白马股一轮轮的炒作下,股价严重偏离内在价值,现在大市行情疲软、消费萎靡收缩,海天的高价必然会大幅回调。”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坏消息是, 昨天海天味业继续加速下跌,5分钟内跌幅超过2%,截至收盘,最终跌幅为2.58%。

 

兴许,“疯狂“的海天味业,是时候冷静一下了。


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沙汉林
13301586619
shl@hotofood.com
展位预定/展会活动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媒体合作/展会社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