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富硒产业在提速
自从人们发现硒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硒产业就应运而生。目前,富硒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富硒茶、富硒米、富硒面、富硒鸡蛋等。富硒农副产品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变成了“功能性农业”,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从而为农业带来一系列利好。越来越多的富硒产品问世、产品热度渐高、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富硒产业这一巨大的蓝海有待深挖。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硒(化学符号Se)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位于第四周期A族,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非金属。一个成年人身体里硒总含量约6毫克—2毫克。食物中的硒经由肠道被吸收,随后进入血液中,主要与血中球蛋白和脂蛋白结合运往全身组织。在人体中,除了脂肪组织,其他所有器官和组织中都有硒的分布。其中肝、胰脏、肾、脾、肺、心肌、血液以及头发中硒含量较高,而肌肉、骨骼中的硒含量较低。硒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缺硒直接引发的疾病就是克山病与大骨节病,此外,还可能引发或加重多种慢性疾病。
富硒产品标准逐渐完善
在富硒产业逐步发展的同时,富硒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也随之而来。
2013年11月11日,国际硒研究学会在合肥揭牌成立。这是一个集合了国际硒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国际科技组织。与此同时,我国多个省市已经出台富硒食品地方检测标准,如湖北、陕西、山东、江西、广西等。但我国尚未出台富硒食品国家统一标准来规范这一市场。2017年6月2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推出了新的富硒食品国家标准《GB 1903.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富硒食用菌粉》。2017年9月公布、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三部分规定:中国健康人群,成人每天硒元素平均需要量为50微克,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
国家发布的最新补硒标准,从官方角度给硒行业受众和硒产业从业者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数字依据和标准。
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近年来,我国将加大农业尤其是功能农业的投入,高品质、高产量的功能性农作物拥有良好的市场效益,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条件下,富硒功能性农业的兴起既是为食者谋健康,更是为耕者谋福利,这种极具特色的、市场反响好并且为人们所需要的农产品,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富硒农业得到发展,就意味着富硒产业的进步。一方面是有着巨大需求的空缺市场,另一方面是宏观环境对硒越来越推崇,富硒产业的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首先,宏观政策支持。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国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都将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生活方式将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将基本形成。关于强化乡村振兴的号召,给多地富硒农业发展打了强心剂。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在积极组织富硒农产品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运营。
目前,湖北省已将富硒产业列入“十三五”规划,并力求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2016年山西省委就提出要“在推进功能农业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把产品调特、品质调高、产业调强、结构调优”。到目前为止,山西省已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支持山西农业大学建设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列支功能农业科研重大专项,还在山西农业大学率先建立功能农业专业,开展功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除此之外,安徽、四川、陕西、福建、湖南、河北等多个省份也都相继出台了发展富硒产业的相关政策。
其次,消费者需求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病先防”的养生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自从我国将“健康中国”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在2016年10月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各个媒体也不断输出健康理念,目前市场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中产阶层的稳步扩大带来了经济变革和消费转型。据《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中指出,随着消费升级呈现出旺盛的势头和活力,我国的消费形态正发生变化,追求健康生活成为消费新趋势。
还有,产品本身利润可观。富硒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却有着包含健康与财富双重收益。从经济利益上来看,富硒产品种类丰富,如果能通过各类加工行为形成成熟稳定的富硒健康产业链,与其他各相关产业联动起来,将会是一大优势产业。可以说,一个伴随大健康时代到来的富硒产业正在逐渐壮大,其中红利一触即发。
功能农业作为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融汇之路,上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下应人民群众健康饮食的需求,产品日益丰富,产业链渐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