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垃圾强制分类来了,餐饮企业如何应对新考验?
垃圾分类新规实施
餐饮企业迎大考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魔都”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而全国各地也开始陆续推进垃圾分类制度。上海垃圾分类新规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将最高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将最高罚款5万元。
据报道,垃圾分类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上海就开出了623份整改令,首张罚单诞生在松江的一家早餐店。从7月1日工作人员检查的数据来看,酒店和企事业单位是生活垃圾分类不合格的“重灾区”,不达标率分别为38%和33%。
其实,垃圾分类的责任不只在每家每户,对广大餐饮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巨大挑战。数据显示,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的比重可达70%以上。在餐饮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餐厨垃圾产生量还在持续大幅攀升。仅去年一年,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就超过1亿吨。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垃圾分类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不小心违规的话,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还会被罚款,白白增加不少成本。
前段时间,浙江杭州海底捞绍兴路店就因垃圾未合理分类,被当地城管局开出“垃圾拒运单”。垃圾分类不规范,头部餐企一样被查。
垃圾分类
将使行业变得更好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垃圾分类利大于弊。那么,它会给餐饮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1.店面环境越来越舒适
有些餐饮企业贪图方便,把大量餐厨垃圾直接倾倒在周边垃圾房内,造成垃圾桶满溢,路面污染,影响了市容市貌。而做好垃圾分类,不仅能杜绝此类现象,还能让门店环境越来越整洁。在干净、整洁、没有异味的场所就餐,顾客的回头率也会大大增加。
2.食品安全多一层保障
食品安全,不仅是餐饮经营的首要准则,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无缝对接。垃圾分类的实施,在对厨房卫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树起了食品卫生安全的一道有效屏障。
3.营运管理“痛并快乐着”
垃圾分类看似在人力和监管上,给后厨和保洁人员增加了负担,但同时也倒逼餐饮企业主动思考原有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引导、改进,让员工逐渐养成自律守规的习惯,从上到下自发实行垃圾分类,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餐饮企业应对挑战有啥招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餐饮企业除了接受它之外,还得积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减少垃圾产生。
1.从采购入手,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
餐厅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要优先做到购买的菜能达到净菜标准,因为减少剩余就可以减少一部分餐厨垃圾。除此之外还要减少下脚料,提高出菜率。
研究报告显示,在采购环节选择净菜、半成品等,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加工时间、成本和餐前损耗,净菜甚至可减少15%的餐厨垃圾。
从储存→加工→烹饪,都要通过更精细化的方式来减少餐前损耗,从源头上大量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垃圾。
2.从餐桌入手,不做任何形式的二次分拣
以德国餐厅为例,它们的翻台流程很值得借鉴:服务员会用一个两侧各悬挂干湿垃圾桶的推车,直接将食客剩余的垃圾在短时间内分拣,然后推车离开。
从餐桌就开始做干湿分离,就不需再找专门的工作人员,做混扔垃圾后的二次分拣了,既省时省力,又节省人员开支。
3.从思维入手,既降成本又做营销
垃圾分类,往上追溯的是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即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一次性餐具虽然开始退至幕后,但是餐企依然可以开动脑筋想出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例如,近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肯德基堂食时的小食统统没有独立包装袋,取而代之的是可循环餐篮。铺在篮子里的小食,吃起来更方便,看起来更有食欲。
肯德基的小食单品众多。有数据显示,餐篮的出现,成功代替了13个一次性包装材料,使餐厅里的垃圾总量平均下降了20%。这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全国的肯德基餐厅每年节约2000吨以上的纸张消耗。这也是垃圾桶减负的一种方式,大量纸盒、纸袋的消失,会让干垃圾的回收变得更加高效。
此外,喜茶也开始用全新的方式践行减“塑”行动,不仅响应了环保计划,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反而更会激起人们的消费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