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周黑鸭上半年净利下滑三成、还关了117家店,都是直营惹的祸?
8月27日晚,周黑鸭发布2019年半年报,在收入仅增长1.8%的同时,净利润大幅下滑32.4%。此外,今年上半年,周黑鸭已调整关闭117间自营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并称为“鸭脖三巨头”的绝味食品、煌上煌业绩却均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绝味食品、煌上煌的营收分别增长19.42%、13.15%;净利润分别增长25.81%、23.15%。
曾被认为是鸭脖界“扛把子”的周黑鸭,为什么从巨头行列中掉队了?
半年关店117间
据周黑鸭半年报,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收入16.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实现净利润2.2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2.4%。具体来看,鸭及鸭副产品实现收入14.20亿元,占比87.3%;卤制蔬菜等其他产品实现收入2.06亿元,占比12.7%。
至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周黑鸭在业绩预告中曾解释称,主要是受到门店经营利润率下跌、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毛利率减少、部分工厂投产带来折旧及能耗等成本上升、门店租金增长等因素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周黑鸭调整关闭117间自营门店,而原因则包括经营效益不佳、市政改造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周黑鸭共有自营门店1255间,覆盖中国17个省份及直辖市内的96个城市。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2019年上半年,在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等)布局自营门店仍是周黑鸭的策略重点。据了解,截至2019年6月30日,在周黑鸭经营的所有自营门店中,362间为交通枢纽门店,该部分的收入占比约达40.1%。
周黑鸭在半年报中提到,受上游供需关系变化、消费者习惯快速转变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品牌品类迭代等因素的影响,休闲卤制品行业呈现出空前剧烈的竞争格局。
“在线上,全品类休闲零食品牌纷纷进入卤制品赛道,通过低价策略加入竞争;而在线下,不断涌现出新兴的区域性、长尾卤制品零食品牌促使消费者进一步分流。此外,由于非洲猪瘟等因素导致肉类蛋白上游供需关系紧张,在交通枢纽、商圈等客流量大的区域面临热点铺位的激烈争夺,均是中国现阶段休闲卤制品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周黑鸭在半年报中如是说。
掉队“鸭脖三巨头”?
据了解,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在业内有着“鸭脖三巨头”之称。沙利文数据显示,以中国2017年休闲卤制品行业的零售价值为基础,前五家市场占有率仅为20%,而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的占比分别8.9%、5.5%、2.6%。
然而,从当前的业绩表现来看,周黑鸭正在从“鸭脖三巨头”中掉队。
近日,煌上煌、绝味食品也相继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煌上煌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23.15%。
绝味食品的业绩也在稳步增长。据绝味食品8月27日晚发布的半年报,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0亿元,同比增长19.42%;实现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25.81%。
而同一时期,周黑鸭的收入增长1.8%,净利润却大幅下滑32.4%。业内人士指出,周黑鸭业绩掉队,或与公司的销售模式有关。
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绝味食品主要采用“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销售模式,主营业务收入 90%以上来源于加盟渠道的产品销售;煌上煌的主要经营模式涵盖了直营连锁、特许经营连锁和经销售商三种经营模式;而周黑鸭则主要以自营为主。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周黑鸭自营门店的收入为14.03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86.3%。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提到,直营模式使得周黑鸭的扩张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利润。
“直营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食品安全可控,‘弊’在于扩张速度慢、成本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周黑鸭的直营模式是弊大于利的。此外,周黑鸭的门店较为集中,消费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以至于其单店营收和利润并不理想。”朱丹蓬表示。
周黑鸭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公司在半年报中透露,接下来的业务策略将聚焦在利用特许经营模式进一步渗透现有市场及策略性扩展至新地区、探索多元分销渠道、加强产品创新等方面。
不过,周黑鸭上述举措能否刺激其业绩增长,还有待市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