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放心,中国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

2018-02-23 发布 科技日报
谁来养活中国?1994年布朗博士的同名书籍引发全世界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时至今日,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言,这依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大事。

  粮食生产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仓储和消费需求等诸多要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曾经多次经历饥荒和食物短缺,政府甚至为此在1955—1993年实行了粮食配给制度。1981年,伴随着土地承包制的推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释放,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982年的3.54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6.18亿吨,超过了同期人口34%的增速。

  今天,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的化肥施用量增长了三倍。而化肥的利用率仅为32%,远低于55%的世界平均水平,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质低下和分布失衡等现实问题。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为2050立方米,仅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农业灌溉消耗了中国60%的可利用水资源,用水效率却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在北方一些区域,由于水资源短缺,不得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农业之间的平衡,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议题。

  放眼未来,提高粮食产量必须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资源投入。中国正在积极着手土壤改良、降低耗水量和控制化肥施用量。正在加速推进的土地流转体系将孕育大型现代农场,规模种植效应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精准农业可以使粮食产量再提升10%左右。更进一步,如果转基因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大豆)在中国被允许商业化种植,将会为粮食增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保障,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

  在中国的三大主粮中,小麦、水稻和玉米的自给率约为95%。与之相对应,大豆和牛奶、白糖等农产品则需要从国外进口。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从1995年的30万吨飙升到2017年的9500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的2/3。为什么会是大豆?大豆单产要远低于其他主粮,仅相当于小麦的1/3、水稻的1/4和玉米的1/5。中国进口的近1 亿吨大豆,相当于8亿亩耕地的产量,占18亿亩耕地总面积的40%。用进口大豆节约出来的耕地来种植相对高产的主粮作物当然是最合理的选择。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未来中国究竟需要多少粮食?答案取决于中国的人口增长。1980年,中国政府施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当时基于1.8的生育率预测中国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16亿。现在看来这一预测存在很大误差,事实上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不足1.4。鉴于即将到来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政府在2015年废止了“一孩政策”。有些人口学家曾预测二胎政策出台后,在未来十年每年会带来新增人口200—400万。然而面对高昂的抚养成本,很多家庭依然放弃生二胎。2017年末中国的人口仅为13.8亿。预计中国的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总人口约为14.2亿。彼时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25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呈下降趋势,在2050年减少到12亿人,到2100年甚至下降到6亿人。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会对粮食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8%,并会在2025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65%和80%。未来从事粮食生产的会是谁?伴随着人口数量趋于稳定和老龄化趋势,未来需要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职业农民来完成食物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

  中国的人口在达到峰值后,粮食需求也将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的粮食消费结构,直接食用的谷物仅占30%,大量谷物被用于加工食品和动物饲料。从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时间,中国食品消费量总体稳定。肉类 、牛奶和啤酒消费量甚至分别下降了4%、6% 和7%。这说明中国的食品消费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这个结论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解释:中国人饮食结构总体偏素,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年即可满足消费需求。中国在2004年就达到了350公斤/年,2010年达到400公斤/年,2015年达到450公斤/年。 你可能不会相信,中国的肥胖人群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需要像过去三年那样稳定在6亿吨以上,就能够保证人均粮食供给达到430公斤/年的水平。

  还需要说明的是粮食浪费。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中国有约1/6的粮食损耗在加工和储运环节。在超市管理和消费环节也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未来伴随着粮食加工领域的产业升级和公众节约意识的不断提升,粮食的损耗和浪费会有降低空间。

  综上所述,中国的食品和农业生产系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迁,这种变迁还将持续几十年。近年来,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国家粮库“粮满为患”和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由于供给过剩,2017年的玉米价格相对于2015年已经下降了约35%。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计划从2016年到2020年在北方“镰刀弯”地区减少5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这大约相当于中国3%的耕地面积。这些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府对粮食安全的信心。打个比方:如果把粮食安全比喻成一场抗洪战役,粮食产量是“堤坝”,人口增长就是“洪水”。尽管在未来若干年,水位依然处于高位,但过去三年堤坝已经经受住了洪峰的考验,今后水位将会逐渐下降。因此,我们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持谨慎乐观态度。接下来,中国更需要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 崔凯:食品工程博士、管理心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程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苏梅:生物化学与营养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与农业研究中心主任。)

评论
相关展会
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
2023-12-22 上海-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南宁国际茶产业展-南宁茶博会
2023-12-01 南宁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海峡两岸茶业展-武夷山茶博会
2023-11-16 南平市-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
青岛国际茶产业展-青岛茶博会
2023-11-16 青岛市-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西安国际茶业展-西安茶博会
2023-10-25 西安市-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浐灞)
长春国际茶产业展-长春茶博会
2023-09-08 长春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2023第十届天津餐饮食材及预制菜展览会
2023-09-06 天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
贵阳国际畜产品及肉类工业展览会
2023-08-18 贵阳市-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23第12届中国(南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
2023-08-10 南京市-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长春农业食品展-长春农博会
2023-08-01 长春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沙汉林
13301586619
shl@hotofood.com
展位预定/展会活动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媒体合作/展会社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