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小蘑菇种出大产业
张文玉所在的山西介休龙凤镇龙头村,多年来一直以洗沙厂、石料厂为主导产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陈旧、低端的模式已成为龙头村发展的瓶颈。张文玉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工厂里干活已经没什么优势了,而老伴几乎没有收入,儿子也外出务工了。
“村子里像老张家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振兴乡村产业、带动乡亲们致富势在必行。”龙头村村支书任清斌说,2015年以来,他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前往周边市县,参观以双孢菇生产加工为链条的循环农业园区,找到了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独特生产模式。
任清斌表示,双孢菇生长的温度要控制在14℃—20℃,与南方或者省内其他地区相比,他们这里的气温更加均衡。所以,外地一年一季出菇,到龙头村就提高到一年两季出菇,正好能满足冬季食用菌市场的需求。
2016年初,龙头村村委开始引导农户发展双孢菇种植。为了更好地推行标准化生产,调动农户积极性,村集体向种植户提供建棚场地并出资平整,解决上下水、电网等必备的基础设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清斌说,他从全国闻名的蘑菇产地——福建漳州角美镇学习回来后,给村里聘请了漳州的技术员,对原料发酵、上架、温度、病虫害处理、湿度调控及采菇流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指导。
2016年,张文玉投资20万元建了两座菇棚,每个棚内有7层培育架,有效种植面积可达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季产量可达30斤。“要是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等今年4月份出菇,不仅能回本,还能余下不少钱。”
到了出菇高峰期,为了保证双孢菇的品质,张文玉还会雇用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来采菇。在每一季采菇高峰期,至少能解决村里200名闲散劳动力就业,仅此一项就能使人均收入增长1500元。
2017年底,全村已经建成48座高标准双孢菇大棚,涉及村民38户,产量达到200万斤,产值近千万元。村委会还投资70余万元建成占地400平方米的菌种培育厂房以及9个双孢菇菌种培育柜。随着生产基地的扩大,村里即将形成“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市场化经营模式,打造双孢菇种植基地和销售基地,带动整个地区的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