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蔬菜大王”王乐义:“敞开大门”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
2018-03-31 发布
新农村商网
人勤春来早。春分刚过,田野里柳条儿吐芽、迎春花绽放,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村委办公室里正在紧锣密鼓地讨论新一年的发展规划,“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党中央把农业当成‘阳光’产业,我们一定把‘阳光’变成天下农民的共同财富。”今年7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精神矍铄,声音掷地有声。他只有小学文化,却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结束了北方冬季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被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他是一位地道农民,致力于蔬菜大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带动千万农民走上致富路,被称为“蔬菜大王”;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群众,被称为“奔小康领路人”。
改革开放40年之际,记者来到三元朱村采访了这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听他回眸了40年风雨历程,讲述了一段段峥嵘岁月。
坚定信念甩开膀子带领群众艰苦创业
王乐义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二,解放初期,迫于生计他只读了四年书就辍学务农。1957年,年仅17岁的他为了家庭,为供应弟弟妹妹多读几年书,辗转到了东北永安林场,成了一名伐木工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加上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严谨的组织观念。19岁时他便成为了伐木队队长,后来还参加了党校培训,成为了林场职工理论教员。
四年的工人生涯让他坚定了信念,开阔了眼界。1962年回到老家的他很快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并且担任起生产队长、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他不断出新招,发展林、果、蔬菜种植,变着法子为老百姓造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好政策下来的那一刻,我觉得老百姓的春天要来了,一定要带领大家大干一场。”时年37岁的王乐义满怀信心,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又让他有些忧虑。原来,在年初王乐义被诊断出了直肠癌,刚刚做了肛门易位手术,腰间挂着个粪袋子,行动不便是小事,关键时刻人随时都可能倒下去。
“共产党培养了我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而且患病期间的手术费也都是党组织帮助解决,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更要报党恩,共产党人怕过啥?”王乐义说,当全村父老乡亲推选他为支部书记的那一刻,他毅然起身挺起腰板,接受了这份信任。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王乐义回想起40年前的三元朱村的情形。“老老少少800多口人,集体账上没有几块钱,四个生产队家底是两辆地排车,10头牲口,固定资产不到一万元。”王乐义介绍说,40年后的今天,全村1000余口人,村集体年收入总计67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0300元。
“党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英明的。有党做主心骨、党员当领头雁,领着大伙奔小康,我们的事业才能像今天这么兴旺。”王乐义语重心长地说。
敢为人先学科技用科技趟出致富路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干部,您是如何一步一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又是如何将蔬菜大棚发挥到极致而后发展现代农业的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乐义紧皱眉头,长叹了一口气,“都是受穷穷怕了,被逼出来的。”
王乐义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当年他每天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考察地形,研究新出路。“我们村有三个贫瘠的埠子岭,种粮粮不收,种菜菜不长,若要发展必须先啃下这块硬骨头。”王乐义对记者说,他辗转青岛、济南等地农业科研所,广拜农林专家学者,苦寻脱贫良方。10年时间,建成了430亩的果园,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1200元。
转眼到了1989年,其实寿光早就有大棚种菜历史,但老式的大棚保温效果差,一冬烧五六吨煤加温也只能出些叶菜。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义得知辽宁省瓦房店市的一个小山村,有个冬季大棚种菜的高手。他顾不得过春节,便带领着村里七位骨干,跑去取经,结果吃了闭门羹。当第三次敲开对方家门,对方了解到他身患癌症还在为乡亲奔走终于被感动了。
技术学来了,开工试验又遇到了难题。王乐义说,当年建设一个大棚至少5000元,弄不好可以说立马让一个家庭破产。“过去党领着农民闹革命,现在我们要带领大伙奔富路。这个风险党员不担谁来担?”关键时刻,王乐义带领村里17名党员,因地制宜率先建起了新式蔬菜大棚。
“10月里播下种,12月下旬顶花带刺的黄瓜就一筐筐上了市,一公斤二十多块钱,1990年5月算账,平均一个棚收入2.7万元,这一下子就多了17个两万元户。”回想起当年丰收的情景,王乐义难掩心中喜悦。
1992年三元朱村建起了180多个大棚,亩均效益3万多元,全村银行存款从6300元涨到了128万元。全村人正在高兴庆祝之时,王乐义却为了一个新名词“无公害蔬菜”而奔走。他行程近万里找到了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王宪彬回忆说:“当时我的项目试验成功六年,还没推广,没想到第一个来找我的是个农民……”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首次开发成功。
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俄罗斯、西欧等国家。村里经济发展,乡亲们富了,党员干部威信也就树了起来,这么多年,凡是村“两委”决定的事总是一呼百应。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也连续当选党的十五大至十九代表,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
敞开大门帮全国农民一起致富
随着蔬菜大棚的不断发展,三元朱村享誉全国,不少人专程跑来想学技术,来找王乐义。“我不仅是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可不分这村那村本地外地。”王乐义说:“推广!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
一年下来,他靠一辆吉普车跑了4万多公里,有时候一天跑11个乡镇30多个村。“晚上回到家,经常累得上床都费劲,早上起来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可我心里透气,改革开放了,不再把农民拴在一块地方不动弹。我把蔬菜种植技术传出去,让大伙都学会,再一起发展壮大,多好。要是大家不交流,我们肯定不能风风火火发展到今天。”王乐义说,那一年,寿光发展5130多个大棚,当年增收6000多万元,而之前寿光的财政收入还不到8000万元。
王乐义乘坐吉普车向全省、全国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先后到河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一路行,一路讲,引领亿万农民走上致富路。
自蔬菜大棚搞起来后,三元朱村已接待了全国23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先后举办5000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15万多册,培训各地技术人员9200多名。
“习总书记嘱咐过,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舌尖上的安全。”王乐义带领全村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他不仅在村里成立了专门搞蔬菜加工、营销的公司,而且注册了“乐义”牌商标,走出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的责任心强了,蔬菜的质量有了保证,收益也更高了。
奔向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乐义在村里当了40年党支部书记,三元朱村从集体积累2800元的穷窝子,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小康村,530个蔬菜大棚、300亩樱桃园和国家4A级农业观光旅游景区,百余栋现代大民居、科技大楼、全国首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乐义实验小学、幼儿园、敬老院、图书阅览室、生活超市、农资超市和健身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乐义就是再忙也忘不了我们,村集体出资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到50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体检。”92岁的王殿钟老人逢人便夸,逢年过节王乐义都会看望他,过生日还会收到生日蛋糕。为了让村里老人乐享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同时方便子女照顾年迈父母,王乐义自己动手设计“一拖一”连体房,子女与老人的房子都有独立的大门但阳台打通,既能满足相互照料,又分别有自己独立空间,广受欢迎。
“这是一个好时代,风风雨雨40年过来了,我们的日子不知好了多少倍,事业不知道辉煌了多少倍。活一年干一年,能活十年就干十年!只要身体一天不出毛病,多活一天就要为党为人民多做一天工作!”王乐义虽然年近耄耋,但精神状态非常好,干劲十足,他说,为乡亲们办实事,吃得香睡得稳,心里很踏实!
“党中央把农业当成‘阳光’产业,我们一定把‘阳光’变成天下农民的共同财富。”今年7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精神矍铄,声音掷地有声。他只有小学文化,却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结束了北方冬季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被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他是一位地道农民,致力于蔬菜大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带动千万农民走上致富路,被称为“蔬菜大王”;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群众,被称为“奔小康领路人”。
改革开放40年之际,记者来到三元朱村采访了这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听他回眸了40年风雨历程,讲述了一段段峥嵘岁月。
坚定信念甩开膀子带领群众艰苦创业
王乐义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二,解放初期,迫于生计他只读了四年书就辍学务农。1957年,年仅17岁的他为了家庭,为供应弟弟妹妹多读几年书,辗转到了东北永安林场,成了一名伐木工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加上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严谨的组织观念。19岁时他便成为了伐木队队长,后来还参加了党校培训,成为了林场职工理论教员。
四年的工人生涯让他坚定了信念,开阔了眼界。1962年回到老家的他很快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并且担任起生产队长、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他不断出新招,发展林、果、蔬菜种植,变着法子为老百姓造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好政策下来的那一刻,我觉得老百姓的春天要来了,一定要带领大家大干一场。”时年37岁的王乐义满怀信心,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又让他有些忧虑。原来,在年初王乐义被诊断出了直肠癌,刚刚做了肛门易位手术,腰间挂着个粪袋子,行动不便是小事,关键时刻人随时都可能倒下去。
“共产党培养了我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而且患病期间的手术费也都是党组织帮助解决,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水有源、树有根,知党情更要报党恩,共产党人怕过啥?”王乐义说,当全村父老乡亲推选他为支部书记的那一刻,他毅然起身挺起腰板,接受了这份信任。
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王乐义回想起40年前的三元朱村的情形。“老老少少800多口人,集体账上没有几块钱,四个生产队家底是两辆地排车,10头牲口,固定资产不到一万元。”王乐义介绍说,40年后的今天,全村1000余口人,村集体年收入总计670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0300元。
“党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英明的。有党做主心骨、党员当领头雁,领着大伙奔小康,我们的事业才能像今天这么兴旺。”王乐义语重心长地说。
敢为人先学科技用科技趟出致富路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干部,您是如何一步一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又是如何将蔬菜大棚发挥到极致而后发展现代农业的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乐义紧皱眉头,长叹了一口气,“都是受穷穷怕了,被逼出来的。”
王乐义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当年他每天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考察地形,研究新出路。“我们村有三个贫瘠的埠子岭,种粮粮不收,种菜菜不长,若要发展必须先啃下这块硬骨头。”王乐义对记者说,他辗转青岛、济南等地农业科研所,广拜农林专家学者,苦寻脱贫良方。10年时间,建成了430亩的果园,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1200元。
转眼到了1989年,其实寿光早就有大棚种菜历史,但老式的大棚保温效果差,一冬烧五六吨煤加温也只能出些叶菜。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乐义得知辽宁省瓦房店市的一个小山村,有个冬季大棚种菜的高手。他顾不得过春节,便带领着村里七位骨干,跑去取经,结果吃了闭门羹。当第三次敲开对方家门,对方了解到他身患癌症还在为乡亲奔走终于被感动了。
技术学来了,开工试验又遇到了难题。王乐义说,当年建设一个大棚至少5000元,弄不好可以说立马让一个家庭破产。“过去党领着农民闹革命,现在我们要带领大伙奔富路。这个风险党员不担谁来担?”关键时刻,王乐义带领村里17名党员,因地制宜率先建起了新式蔬菜大棚。
“10月里播下种,12月下旬顶花带刺的黄瓜就一筐筐上了市,一公斤二十多块钱,1990年5月算账,平均一个棚收入2.7万元,这一下子就多了17个两万元户。”回想起当年丰收的情景,王乐义难掩心中喜悦。
1992年三元朱村建起了180多个大棚,亩均效益3万多元,全村银行存款从6300元涨到了128万元。全村人正在高兴庆祝之时,王乐义却为了一个新名词“无公害蔬菜”而奔走。他行程近万里找到了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王宪彬回忆说:“当时我的项目试验成功六年,还没推广,没想到第一个来找我的是个农民……”1992年无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首次开发成功。
现在,三元朱村的蔬菜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俄罗斯、西欧等国家。村里经济发展,乡亲们富了,党员干部威信也就树了起来,这么多年,凡是村“两委”决定的事总是一呼百应。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也连续当选党的十五大至十九代表,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
敞开大门帮全国农民一起致富
随着蔬菜大棚的不断发展,三元朱村享誉全国,不少人专程跑来想学技术,来找王乐义。“我不仅是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可不分这村那村本地外地。”王乐义说:“推广!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
一年下来,他靠一辆吉普车跑了4万多公里,有时候一天跑11个乡镇30多个村。“晚上回到家,经常累得上床都费劲,早上起来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可我心里透气,改革开放了,不再把农民拴在一块地方不动弹。我把蔬菜种植技术传出去,让大伙都学会,再一起发展壮大,多好。要是大家不交流,我们肯定不能风风火火发展到今天。”王乐义说,那一年,寿光发展5130多个大棚,当年增收6000多万元,而之前寿光的财政收入还不到8000万元。
王乐义乘坐吉普车向全省、全国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先后到河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等地,一路行,一路讲,引领亿万农民走上致富路。
自蔬菜大棚搞起来后,三元朱村已接待了全国23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先后举办5000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15万多册,培训各地技术人员9200多名。
“习总书记嘱咐过,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舌尖上的安全。”王乐义带领全村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他不仅在村里成立了专门搞蔬菜加工、营销的公司,而且注册了“乐义”牌商标,走出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民的责任心强了,蔬菜的质量有了保证,收益也更高了。
奔向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乐义在村里当了40年党支部书记,三元朱村从集体积累2800元的穷窝子,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小康村,530个蔬菜大棚、300亩樱桃园和国家4A级农业观光旅游景区,百余栋现代大民居、科技大楼、全国首家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乐义实验小学、幼儿园、敬老院、图书阅览室、生活超市、农资超市和健身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乐义就是再忙也忘不了我们,村集体出资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到50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体检。”92岁的王殿钟老人逢人便夸,逢年过节王乐义都会看望他,过生日还会收到生日蛋糕。为了让村里老人乐享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同时方便子女照顾年迈父母,王乐义自己动手设计“一拖一”连体房,子女与老人的房子都有独立的大门但阳台打通,既能满足相互照料,又分别有自己独立空间,广受欢迎。
“这是一个好时代,风风雨雨40年过来了,我们的日子不知好了多少倍,事业不知道辉煌了多少倍。活一年干一年,能活十年就干十年!只要身体一天不出毛病,多活一天就要为党为人民多做一天工作!”王乐义虽然年近耄耋,但精神状态非常好,干劲十足,他说,为乡亲们办实事,吃得香睡得稳,心里很踏实!
评论
相关展会
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
2023-12-22
上海-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南宁国际茶产业展-南宁茶博会
2023-12-01
南宁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海峡两岸茶业展-武夷山茶博会
2023-11-16
南平市-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
青岛国际茶产业展-青岛茶博会
2023-11-16
青岛市-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西安国际茶业展-西安茶博会
2023-10-25
西安市-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浐灞)
长春国际茶产业展-长春茶博会
2023-09-08
长春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2023第十届天津餐饮食材及预制菜展览会
2023-09-06
天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
贵阳国际畜产品及肉类工业展览会
2023-08-18
贵阳市-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23第12届中国(南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
2023-08-10
南京市-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长春农业食品展-长春农博会
2023-08-01
长春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系统管理员
Jason
发表资讯1000篇
最近内容
两招教你鉴别胶原蛋白肽来源!鱼肽,还是牛/猪肽?
展会开起来,订单签回来!2023HOTELEX上海展今日盛大开幕,同步释放文旅酒店及餐饮复苏最强音
Cheil鹏泰助力好记打造调味品行业全链路数字化企业